The Best Wedding Photographers in the World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rofessional Wedding Photographers (ISPWP) is a rarity among wedding photography organizations. Photographers cannot simply buy an ISPWP membership, they have to earn it.

Our requirements are experience, talent, and professionalism. To be accepted, a photographer must have shot at least 50 weddings, submit their portfolio for review, agree to operate under the ISPWP Code of Conduct, and have an ISPWP Sponsor or four references. And THEN they have to be voted in by current members.

 

In short, when you hire an ISPWP Photographer, you are hiring a talented veteran with a track record, peer recognition, and a passion for creating heirloom images of your wedding.

原文及影像網址 http://www.ispwp.com/

 

2015世界最佳婚禮作品選輯(The Best Wedding Photographers in the World)

國際專業婚禮攝影家社群(ISPWP) 是一個專業的攝影家組織

成員必須具備豐富經驗(超過50場以上的婚攝經驗)、具有天份及專業的特質,並且作品受到專業社群肯定

經過這樣的婚禮攝影作品年度評選,相信許多國際優秀的攝影家可以被大家認識

 

個人覺得-----

雖然國情不同,婚禮禮俗也不同

但相信對美的鑑賞角度應該是相似的

看了這些作品

學習到更多取景的角度與意境的詮釋

而自己,還有很多需要去學習...........

278878932

1

1-1

 

DSC_8168

 

2

 

13

 

297591825

 

298776588

 

298776561  

                                                                                      突然陷入深刻思考中..................**y

阿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韓射箭成功  改變東亞權力均勢

2012/12/18 By Altus

DSC_7286   

一、前言

日前才對外宣稱將延後火箭發射的北韓,於12日突然以「銀河三號(Unha-3)」長程火箭為載具,成功將「光明星三號(Kwangmyongsong-3)」第二期衛星送上軌道,儘管火箭依照原推估軌跡飛行,在黃海、東海及菲律賓外海落下之殘骸也未造成任何傷害,但各國對於北韓猝不及防的舉動以及破壞和平與區域穩定之行為,發出強烈譴責。

一般認為,北韓此次發射成功的「銀河三號」是「大浦洞二號」飛彈升級版,南韓國防部長金鎮寬等軍方官員指出,該火箭的三節成功分離,證明北韓已經掌握了火箭分離與長程載運和彈頭的關鍵技術,實際投射距離可達一萬公里外的美國西岸、夏威夷、澳洲和東歐,外界必須對北韓的威脅重新審慎評估[1]

由於先前北韓預先公布衛星發射時間為12月10日至22日,日期正好涵蓋日本眾議院選舉(16日)和韓國總統選舉(19日),而在宣布延後發射的訊息後又突然發射,其超乎預期的舉動已造成美日韓等國的強烈不滿。日本首相野田佳彥立即對外發表譴責聲明。南韓總統李明博亦召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表達「嚴正關切(grave concern)」,並譴責北韓行動違反聯合國安理會1874號決議,嚴重影響朝鮮半島安全與穩定。而美國白宮方面則批評「高度挑釁行為(a highly provocative act)」。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Ban Ki-Mun)則說北韓已「清楚違反」聯合國禁止測試平壤測試飛彈的決議案。北韓最重要盟友中國也罕見迅速反應,對於發射的行為表達「關切(concerned)」。在全球一片譴責聲中,唯獨伊朗恭賀北韓「成功」發射長程火箭[2]

北韓金正恩當局在全球經濟制裁下,仍成功發射火箭讓衛星進入軌道,顯示聯合國禁運與國際譴責已對北韓無效,不僅美國歐巴馬政府對北韓金正恩政權的「策略性容忍」受到挑戰[3],也促使美、日、南韓站在同一陣線,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對於北韓制裁的強度提昇到與伊朗相當,此舉將包含增列金融機構、公司和個人資產凍結的名單。

 二、朝鮮半島核武威脅延伸至美澳地區

北韓發展彈道飛彈已逾40餘年,自1998年8月開始即開始以火箭載具試射「光明星一號」衛星,廿多年來的三次試射均失敗,今(2012)年3月間在新任第三代領導人金正恩(King Jung-Un)接班後,對外宣布為了紀念已故領導人今日成(Kim Il-Sung)百歲冥誕,將於4月13日發射自製「銀河三號」長程火箭,並載送「光明星三號」人造衛星進入太空軌道,除了首次破天荒對外公開,主動邀請包括美聯社、路透社、南非ETV2電視台、香港鳳凰衛視等21家國際知名媒體約80名外國際記者至平壤東倉里(Tongchang-ri)的西海衛星發射場參訪火箭發射過程[4],並大張旗鼓的通報國際民航組織(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ICAO)和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火箭飛行路徑與可能殘骸墜落地點,雖然4月13日發射時僅飛行約90秒即爆炸墜海,但仍引起國際間嚴重關切與質疑,懷疑北韓政府企圖假衛星發射之名,行長程彈道飛彈試射之實[5]

為何今年5月才試射長程飛彈的印度並未引起各國太大關注,縱然北韓在新任領導人金政恩上台後主動對外開放試射的採訪及相關訊息,再三強調該衛星是重量僅約100公斤,用於「氣象監測用途」的工作衛星,更何況星箭分離後載具墜落於西北太平洋面上亦是正常的發射路徑,十數年來美、日應已模擬過千次以上的彈道航向,如今世界各國卻將北韓發射衛星視為威脅東亞和平穩定的「重大挑釁」並反映激烈?其原因有二:一是北韓政府前科累累,後續動作難以預料。北韓再次發射火箭除了違反聯合國安理會1695號、1718號及1874號決議外,其於2006年及2009年也假衛星發射之名試射長程飛彈,隨後並進行了核子試爆。二是長程火箭載具技術已突破瓶頸,距核彈投射僅一步之遙。核子武器的殺傷威懾能力只有在載運之彈道飛彈擊中目標時才能發揮作用,國際上擁有核武的國家皆致力發展彈道飛彈系統以獲致加成效果,北韓此次載運發射之氣象衛星僅100公斤,其搭載用火箭用的卻是和「大浦洞二號(Taepo-Dong Ⅱ)」洲際彈道飛彈相同的重返大氣層載具(Re Entry Vehicle)「銀河三號(Unha-3)」長程火箭,難怪乎此次火箭試射成功後,日本應慶義塾大學學者小此木政夫(Masao Okonogi)認為:「此次成功把北韓推向美國華府最重要國安議題,因為現在北韓核武不僅威脅東亞鄰國,也正式成為美國的實質威脅[6]!」

三、北韓飛彈試射的時機點選擇—為何是現在?

北韓的核武發展,一直是東亞地區的和平隱憂,過去國際間透過各種管道嘗試解決北韓核問題,都沒有成功。由於北韓政權是世襲制,自1953年建政以來,第一代領導人今日成即提出「一彈一星」的口號以強,1980年代開始傾全國之力發展核武與導彈技術。至今第三代領導人金正恩就任近一年,一開始國際部分分析家仍對新領導人金正恩主政或許會軟化北韓對外的黷武路線,逐漸走向改革開放而心存期待,但此次不顧國際反對而成功發射長城程火箭,則使這樣的期待完全落空,顯示新領導人金正恩似乎仍是繼承父志,堅持核武發展以作為主要談判籌碼的舊路線。審視北韓此次長程火箭試射搭載和平用途的衛星之作法並不令人意外,但細究其對外公布發射火箭的時機點選擇其實暗藏玄機,略以下說明之:

(一)對內鞏固領導權威,獲致個人政治利益

北韓向來的策略是走偏鋒的「邊緣主義」,用核武飛彈等軍事威脅製造談判自保的籌碼,藉地緣政治的位置取得中、俄相挺以對抗美國、南韓,其主要目的,是維持金氏王朝的獨裁封閉統治。2012年3月北韓新任領導人金正恩甫上任不久,雖然一度釋出善意,於就任閱兵時公開宣佈「絕不再讓人民勒緊褲帶生活,要讓人民享受社會主義的富貴榮華」[7],並與美國進行與會談,初步同意暫停鈾濃縮計劃(UEP)、暫緩核試驗和導彈試射、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對北韓暫停鈾濃縮計劃進行監督等作為,以換取對北韓24萬噸的「營養援助」[8]。但旋即於4月毀約,緊接著進行了火箭試射,最後於本(12)月的發射成功。種種跡象顯示,北韓新領導人金正恩仍秉持先祖今日成遺訓,持續發展核武以及長程飛彈兩大戰略武器,可以理解的是,此舉對內除了可以團結民族尊嚴、平撫內部可能的政治動盪外,對外更可爭取東亞地區的話語權,用以獲致更多的其他國家外交與經濟利益。如同南韓「北韓研究大學」教授楊武仁(Yang Moo-Jin)所言:「就鞏固地未來說,金正恩此次行動加分不少」。

(二)間接提醒世界大國新任領導人北韓的存在

先前北韓預先公布衛星發射時間為12月10日至22日,日期正好涵蓋日本眾議院選舉(16日)和韓國總統選舉(19日),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姿於12月13日突然發射長程火箭,雖然北韓恫嚇的主要對象並非日本,但北韓的核武威脅與飛彈試射航道皆可能經過日本領空,此因素亦間接導致選前日本國民對於立場偏右,主張對中國、對北韓強硬的自民黨聲勢看漲。16日選後結果揭曉,日本自民黨果然大勝,除了經濟日本長期低迷的因素外,日本國內評論指出,在中國的強大壓力和北韓發射「火箭」的安全情勢下,日本選民希望出現一個比較強硬的政權,在政策上著力於經濟與安全保障的自民黨,合乎日本選民的利益[9],此為自民黨大勝的客觀環境因素之一。北韓的火箭發射雖然「意外」的間接扶助對北韓與中國較為強勢的日本自民黨勝選,但在南韓方面,本次大選是保守派執政黨「新國家黨」的朴槿惠與自由派「民主統合黨」的文在寅對決,「新國家黨」向來對北韓態度嚴峻,與承襲金大中「陽光政策」的自由派反對陣營立場不同。而北韓政府則偏向支持「民主統合黨」的文在寅,他曾經提出對北韓提供援助,及共同經濟合作方案。北韓連番對朴槿惠發出嚴厲批判,並且挑在選舉期間試射飛彈,明顯是想打壓朴槿惠的選情。不過此舉反而激起民意反彈,讓朴槿惠的聲勢獲得拉抬。但也有可能引發軟性的回應化解僵局,畢竟在激憤之餘,南韓國民仍必須務實選擇未來能有效處理北韓議題的領導者。

美國時代雜誌(Time)作者瑞米其(Austin Ramzy)亦以詼謔的口吻撰文表示:北韓選定此時發射火箭,此舉最主要的目的是在對美/日/南韓以及中國新任或未來政權的領導人聲表達「恭喜祝賀之意」,並告訴世人北韓的存在(Congratulations, We’re here)[10] 

四、北韓火箭發射事件對我國的影響與因應之道(代結論)

由於此次北韓火箭的試射飛行路線飛越台灣東部海域上空,為了防止火箭殘骸掉落台灣海域,我國軍方於第一時間啟動長程預警雷達掌握發射狀況,愛國者、天弓飛彈系統及海軍兩艘「基隆級」軍艦亦協力聯合防空監偵及海上應變處製作為。而日本與美國則啟動美日反飛彈系統,重新部署愛國者三型飛彈(PAC-3)陣地,以及出動多艘神盾驅逐艦嚴密監控,南韓更不敢輕忽大意,亦派出相當規模的兵力應變。

由此可見,不若過往亞洲地區區域性衝突或單純兩國之間的領土主權紛爭,北韓火箭試射的舉動已經讓東亞國家整個「動了起來」,在整個危機中,我國不若日韓處於北韓問題的「一級戰略」位置,但後續局勢發展仍有以下三點影響值得我國持續關注:

(一)美/日/韓三國同盟的可能趨勢

美國對於防制北韓飛彈及核武發展的策略,向來是採取「葫蘿蔔」與「棍棒」的兩手政策;一方面以經濟援助以換取停止發展核武、一方面又以軍事嚇阻與經濟制裁作為控制手段。在經濟援助部分以換取北韓停止發展核武承諾的部分,在今(2012)年4月北韓執意試射火箭後觸礁,而「棍棒」---軍事嚇阻部分,則透過亞太地區的美軍軍事部署以及以美國為主體簽訂的各國安全條約作為保險拴,例如1951年,美國和日本簽署《日美安保條約》;1951年美國和菲律賓簽署《美菲聯防條約》;1953年,美國與韓國簽署《美韓共同防禦條約》等等來確保區域安全。

加上美日/美韓關係原本就是准同盟關係,但日/韓間卻因為歷史的過去而相互防備,2012年4月北韓的火箭試射讓東北亞各國繃緊神經,繼北韓發射衛星後,日韓關係迅速改善,兩國並一度商議簽署日韓軍事協定,事實上,北韓問題發酵後,日/韓兩國已進一步看到「互通北韓情報的必要性」。2012年6月間,美/日/韓三國共同舉辦了重要的聯合軍演,而此次北韓成功發射火箭後由於共同威脅更加明顯,日/韓雙方是否能放下歷史恩怨而相互正式結盟,則是另一個值得觀察的重點

(二)台灣加入飛彈防禦系統的可能

美國採取戰略東移的策略,其原因有很大一部份是因為國防預算支出縮減的財務考量,此次北韓發射長程火箭的危機中,日/韓與我國均針對飛彈殘骸可能危害區域部署了相關的飛彈防禦系統,此狀況讓美國早年發展的戰區飛彈防禦系統(TMD)又受到討論與重視。美國提倡的戰區飛彈防禦系統主要是為了防禦兩種威脅:一是來自於北韓的非理性、不可預測的威脅,二是來自於中共有算計的威脅。而今北韓長程火箭的發射成功,其核武威脅已經促使各國不得不重視,即使TMD所費不柴,其背後需考量複雜的各國政治現勢,但不可否認的是TMD即使無法提供「面」的有效防禦,但對美國所重視之亞洲盟國重要政經措施及美軍軍事基地的「點」的防禦或許仍然有效。更重要的是,TMD共同架構下軍事同盟的象徵性意義亦可做為支持美國重返亞洲策略及防止北韓核武危機繼續擴散的其中一個選項。

另外,在美國的戰略佈局中,台灣仍是一顆可用的圍棋子,因為國際間制衡北韓的另一個關鍵選項是中共,而台灣則可作為促使中共負擔起大國責任的重要礎石。鑑此,我國能否於此次的危機中,抓住契機,借引類似的議題或架構妥善運用,或許是獲得利益的另一個契機。

(三)下一個「亞洲的以色列」可能出現?

美國外交政策季刊於2012年4月號的一篇專文中,針對北韓金政恩政權上任後,積極測試彈道飛彈發射的挑釁行為,曾提及周邊國家可能會重新擁抱以色列的先發制人策略(Israeli option: pre-emptive military strikes)發展軍事打擊武力,以避免北韓新政權的持續安全威脅,在亞洲地區,這樣一個國家或許有可能產生,因為目前一個已擁有長程飛彈、如今可能再加上核武的北韓的出現,是否會影響到周邊國家對美國核子保護傘的信心(尤其是此傘的可信度實為目前東亞核不擴散機制的基石)呢?

目前亞洲國家中,我國、南韓與日本目前都有足夠的技術與能力發展核武與長程彈道飛彈,考量三國國際情勢、國內政治動向、鄰國威脅程度等因素後,目前日本與南韓均有可能會擁抱以色列的先發制人策略(Israeli option: pre-emptive military strikes)[11]而發展更為危險的軍備武力,尤其是日本,是否能容忍其近鄰又多了一核子強權,且使其處於東北亞唯一未擁有核武的國家的窘境呢?此實為北韓一旦擁有核武之後續發展另一個擔憂之處--一個核武日本強國的出現,勢必大為影響既定的東亞權力架構與均勢。

 

儘管北韓仍面臨和彈頭微型化與投射精準度的技術挑戰,不可否認的是:此次的火箭成功試射,顯示北韓核武的威脅程度已非同日而語,其射程範圍遠及一萬公里外的美國東岸,意謂北韓核武威脅已經走出東亞,逐步走向國際化。而北韓核武發展對於未來美國戰略的調整與亞洲各國均勢之影響更為深遠,尤其是東北亞地區沈寂已久的「軍備競賽」更不可避免,我國應審慎因應之!

 


[1] 自由時報頭版,「北韓發射火箭,國際解讀證明可射達美本土」。2012/12/13

[2] 摘要整理自前揭文,A3版。2012/12/13

[3] 中央社,「北韓成功試射衛星,美外交政策受壓」。2012/12/12。網址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5/7562391.shtml。瀏覽時間:2012/12/15

[4] 尖端科技軍事雜誌,「智略論壇(Strategy Forum)」,20125月號(333期)。台北:尖端科技軍事雜誌社。頁4

[5] 金文中(2012),「北韓試射『光明星三號衛星』之戰略意涵」。國防雜誌雙月刊,第275期(20129月號)。台北:國防大學。頁66-67

[6] 自由時報A3版。2012/12/13

[7] 中時電子報,「國際瞭望-美國與北韓和解的展望」,2012/12/14。網址http://n.yam.com/chinatimes/international/20121214/20121214056610.html,瀏覽日期:2012/12/18

[8] 韓國朝鮮日報。「北韓美國對話 金正恩走通美封南老路」。2012/3/1。網址:http://tw.news.yahoo.com/%e5%8c%97%e9%9f%93%e7%be%8e%e5%9c%8b%e5%b0%8d%e8%a9%b1-%e9%87%91%e6%ad%a3%e6%81%a9%e8%b5%b0%e9%80%9a%e7%be%8e%e5%b0%81%e5%8d%97%e8%80%81%e8%b7%af.html瀏覽日期:2012/12/11

[9] 自由時報頭版。「日本變天 民主黨慘敗 自民黨重返執政」。2012/12/17

[10] Austin Ramzy, “North Korea Plans Satellite Launch: Why Now?”, Time World, Dec. 05, 2012. website: http://world.time.com/2012/12/05/north-korea-wants-to-launch-another-satellite-why-now/. Retrieve: 2012/12/11.

[11] Scott A. Snyder, “North Korea’s Missile Threat: Which Country Will Be the Israel of East Asia?”,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April 11, 2012. website: http://blogs.cfr.org/asia/2012/04/11/north-koreas-missile-threat-which-country-will-be-the-israel-of-east-asia/?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AsiaUnbound%2FSSnyder+%28Asia+Unbound+%C2%BB+Scott+A.+Snyder%29. retrieve: 2012/12/10.

阿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中共18大對亞太安全影響評析The Power Transition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18th National Congress and It’s Impact on Asia-Pacific Region. 中共18大對亞太安.1.中共18大對亞太安2..中共18大對亞太安3..中共18大對亞太安4..中共18大對亞太安5..中共18大對亞太安6..中共18大對亞太安7..中共18大對亞太安8..中共18大對亞太安9..中共18大對亞太安10..中共18大對亞太安11..中共18大對亞太安12..中共18大對亞太安13..中共18大對亞太安14..中共18大對亞太安15..      

阿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6389

DSC_6408

DSC_6541

DSC_6796

DSC_6888

By Dr. Prem

The UKZN’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eam together with Corporate Relations  hosted  post graduates students on a Project of Youth Ambassadors from the National Defence University of Taiwan during the week of July 30 – August 3. The purpose of the visit was to share and encourage inter-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Taiwan and UKZN. The success of the visit now opens opportunities for potential collaborations and academic partnerships, research, staff and student exchanges and imminent visitations to Taiwan and UKZN. 

The Taiwanese team led by Professor Terry Hsieh YiH Shiwn which included, Altus Du, Chang-Ching; Lawrence Lin, Chih-Lung; Edison An,Yung-Tang; David Lee, Hao-Wei; Geoff Cheng, Ting-Mou and Lynn Yeh, Li-Hsuan.. They visited all UKZN campuses throughout the week teaching staff and students about different events in their culture. A theme was set aside for each day on each campus.

Starting in the Pietermaritzburg campus, the visitors were welcomed by Dr Nicola Jones – Academic Leader of Media and Cultural Studies. The two themes for the day were “Taking a stroll in Taiwan” and “I Can Speak Chinese” which gave the audience an introduction to speaking Chinese. They also took them through the tour of their country in pictures and song.  UKZN’s Marie-Anna Marais, Hea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 PMB  said, the “I can speak Chinese” session was amusing and thoroughly enjoyed by the students. The highlight was the “Taking a stroll in Taiwan” where the geographic diversity of their country was astoundingly beautiful. The terrain ranged from lakes and mountains that looked like Switzerland and eastern rugged coast reminiscent of the wild Irish coast, golden beaches, as well as colourful flora and fauna. Their architecture and suburbs are a mixture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Chinese.’

The visitors were welcomed by Prof Gregory Kamwendo – Dean of Education. The excited crowd at Edgewood Campus enjoyed learning about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the Chinese “Happy New Year”. The audience were told about the culture, showed how to do paper cutting and learnt to write in Chinese. For most of the staff it was like going back to school as it was so different from the day to day activities. They thoroughly enjoyed their day and hoped that there were more cultural initiatives similar to this. One said it was a great time to bond with staff at all levels.

At the Westville campus they were welcomed by Dr Sibusiso Chalufu – Executive Director of Student Services and Professor Kantilal Bhowan - Associate Professor of Marketing. The audience were given a taste of the themes which included Happy Autumn Festival and Kung Fu. There was great participation by students and staff as they were put through their paces by the Taiwanese on the different styles of kung fu. The theme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Music” had everybody dancing on the floor and  the theme “Night Market” very popular place where local Taiwanese get together for supper and drinks with “Chinese Cuisine” comprising a variety of healthy foods. The visitors were introduced to UKZN SIFE – Student in Free Enterprise This is a student initiative in partnership with UKZN promoting community engagement, outreach and entrepreneurship led by Mandla Ndaba of Student Governance Leadership and Development. The SIFE President – Thembalethu Mkhize eloquently introduced SIFE and played a video on their winning the South African Championships and presently seeking funding in going abroad to represent South Africa in Washington DC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t Howard College campus they were welcome By Professor Sihawu Ngubane – Deputy Dean of Humanities,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ciences. The themes included “Chinese Valentines Day” and the “Evil Go away, Dragon Boat Festival Viva”. This intrigued staff and students alike as it showed how the Taiwanese were attracted to the opposite sex by playing games and checking how compatible potential lovers suited each other. The Taiwanese were truly enlightened by the Zulu Dancers and their beadwork.

DSC_6938

The Taiwanese on each day visited many tourists attractions and went on campus tours. In PMB they visited the City Of PMB, they also visited City of Durban via the Ricksha Bus, Visit to the Phezulu Farm, Tour of the Moses Mabhida Stadium and particularly the Skywalk, and then to UKZN Community Outreach Site visiting the Gandhi Settlement and Bambhayi in Inanda.

Professor Terry Hsieh YiH Shiwn thanked the UKZN staff and students for their participation during their visit. He also thanked UKZN staff for their hospitality in arranging events on all campuses.

According to Dr Prem Ramlachan, the inter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Taiwan and  UKZN has exposed UKZN to the Eastern world more particularly in this case Taiwan. As Professor Bhowan said it opens opportunities for various academic collaborations and linkages, research, staff and student exchanges and possible visitations to Taiwan and UKZ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would be connecting with the university community in exploring  some of these initiatives.

   

 

 

 

 

 

 

阿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極海冰融化 引發全球地緣戰略角力 

 2012/05/22 By Altus

 f_127854_1   

 

   上個世紀美蘇兩大強權對峙的冷戰結束後,世界各國不再追求軍事對抗或平衡的硬實力,轉而以經濟發展與外交結盟方式達到區域平衡;另隨著高度工業化時代的發展,讓北極冰帽因全球暖化而急遽消融;更重要的是,由於海冰消退,該地區海上航路隨之出現,該地豐富蘊藏的礦產、石油天然氣與漁貨等也變得更容易開採。因此,環北極海的美國、俄羅斯、加拿大、丹麥和挪威爭先對北極海床宣示主權,加上冰島等國與中共合作開發北極地區資源,亦亟欲加入北極理事會,凸顯中共對北極資源的爭奪決心更加明顯。

 

北極圈新航道 提昇戰略價值

美國太空總署(NASA)與德國航太中心(GRACE)合作,針對全球冰川和冰帽融化情形進行測量,發現阿拉斯加、冰島、格陵蘭與加拿大北極區等地的冰川和冰帽,流失較亞洲高山快,北極海冰融化對極圈國家人民、野生動物、海洋生態等,均產生直接影響,並在中高緯度地區造成極端氣候(如歐美冬天急凍)。諷刺的是,就在去年世界各國對聯合國氣候框架公約大會對抗暖化齊心努力時,北極周邊大國卻早已競相爭奪融冰後所帶來數千億美元的商機

在不久的未來,北極融冰後,原需使用破冰船行駛之區域將暢行無阻;就地理位置而言,未來西北航道與東北航道的開通將成為歐、亞、美三大洲的重要海運路線。西北航道是指由東面格陵蘭經加拿大北部北極群島,再到西面阿拉斯加北岸的航道,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最直接的航道,長達一千四百五十公里,比繞行巴拿馬運河節省百分之四十的航程。另外,蘇聯長期經營的北極海航道(東北航道),西起西、北歐的巴倫支海,途經西伯利亞和白令海峽,終到日本和韓國的對馬海峽,此條航道開通使從歐洲到亞洲的航行時間縮短到二十五天左右,比蘇伊士運河傳統航行時間少十天,航程從兩萬三千公里降低為一萬一千五百公里

近年因北極冰消融而打開的北極航道,已成許多航運公司躍躍欲試的航道,在新航道開通的同時,除了將改變原有的世界海洋貨輪運輸格局,俄羅斯和美國等國在「重返亞洲」戰略指導下,在運送戰略物資到亞洲也多一個新選擇,促使北極圈周邊港口的戰略地位迅速竄升。

各國競逐北極圈蘊藏豐富礦產

北極圈蘊藏豐富稀土、鐵礦、煤礦、石油、天然氣等礦產。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U.S. Geological Survey)二○○八年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北極石油蘊藏量估計高達九百億桶,天然氣蘊藏量部分,則可能佔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該地區水域深度半數以上不超過五十公尺,亦提供更為便利的能源開發機會。因此,北極周邊國家無不積極進行探測與開發,俄國近年在可拉半島北方發現的一座天然氣田,蘊藏量據估計是加拿大全國蘊藏量的兩倍;挪威政府已在其北極圈城市亨墨斯特斥資八十八億美元,興建一座大型綜合社區,準備大舉開採北歐巴倫支海的天然氣田,並且作為前進北極海的基地。除了天然氣之外,國際石油公司競相與俄羅斯、挪威兩國合作開發巴倫支海的石油。石油業專家預期,如果巴倫支海的石油開採事業進行順利,將可能改寫全球能源業的態勢,讓俄、挪兩國與「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分庭抗禮。

北極海周邊俄、加、丹、挪等五國,為了蘊藏的資源和航道早已展開角力戰。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濱海國家可將其海岸線外二百海浬的範圍畫為大陸棚,並在此範圍內探勘與開發。因此,各國均擁有大約三百七十公里的北極海海域主權,但對於超出範圍的一百二十萬平方公里海域,就必須證明其海床在地質構造上是該國大陸棚的延伸為了符合國際公約認可,北極周邊各國競相援引海床測繪證據,例如丹麥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島嶼—格陵蘭,不惜投下鉅資探勘海床,希望發現確鑿的地質證據。俄羅斯亦不甘示弱,向聯合國遞交文件,表示對北極海擁有主權,但因證據不足而遭駁回。同時,加拿大亦派出探測船測繪北極海域,並先後向聯合國提出擴大領海的要求

中共圖謀資源 與北極國家合作

以地理位置與戰略資源爭奪為出發點,發展出既競爭又合作的地緣戰略學概念,在北極海地區展露無疑。涉及國家重要利益的周邊五國於近年不僅僅在法理上積極爭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合法地位,並透過會議的召開主動協調北極海領土爭議,檯面上雖然藉由北極理事會Arctic Council八個成員國(瑞典、挪威、丹麥、冰島、芬蘭、美、加與俄羅斯)協調仲裁主權紛爭,但這個組織的運作與折衝泰半在檯面下進行,成員國敵我分野也不明確,私底下亦較勁不斷。例如俄國近年積極部屬北極,成立一支北極獨立部隊集群專業部隊,不斷發布有關北極權益的戰略文件,並定性北極為其國家復興的重要籌碼,以及二十一世紀的能源基地;加拿大也大幅增加北極海床勘繪作業的經費,並計畫在雷索路特灣成立一座陸軍嚴寒天候訓練中心,在巴芬島北隅闢建一座深水港,成立一支負責巡邏西北航道的艦隊,加拿大與俄羅斯狀似競爭的局面,然而,加國卻又與俄國簽署共同開發協議;美國雖然介入較晚,正積極協助挪威與俄國的主權爭議交涉,並支持挪威政府於巴倫支海的天然氣田開採作業,期望挪威能成為美國的天然氣主要供應國,減輕對中東國家的倚賴,反倒是美國與其盟邦加拿大就為了北極海「西北航道」與天然資源歸屬屢生齟齬

中共也從未忽視北極的戰略地位。尤其北極融冰可縮短歐亞間的航道距離,上海到北歐的航程可縮短至六千四百公里。同屬北極圈國家的冰島政府,中國大陸地產開發商黃怒波去年以發展觀光為理由,欲購買冰島北邊大片土地,然遭冰島政府拒絕。有人懷疑,中共或許想在冰島建立海軍基地,買地只是為了掩護,也可能是中國大陸希望在北極地區取得前進北極圈的新據點,然冰島購地一波三折,黃怒波上月初已簽署租借冰島東北部一塊土地的協議,租期四十年,涉及面積三百平方公里農場的百分之七十。除了對極地地區的野心,中共也希望取得「北極理事會」的永久觀察員地位,「北極理事會」主要關注北極地區的環境、原住民、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等問題,法、德、英、西、荷和波蘭是北極理事會的正式觀察員。今年三月,挪威和丹麥都表示支持中共申請成為「北極理事會」觀察員國;此外,中共總理溫家寶今年四月也訪問冰島,隨即簽署包括北極合作在內的多項協議,尤其中共指定北極石油蘊藏列為冰島行的首要議題,其圖謀北極資源意圖甚為明顯。

綜上所述,源自全球暖化的北極海新興問題,在其探勘豐富礦產背後則潛藏區域地緣政治的複雜現象,爭議問題遠超過國際公法可以解決。周邊國家基於稀有利益與戰略安全,彼此間競合,「地緣戰略」觀點可做為北極海區域特定問題的最佳詮釋。

阿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y Altus 2012

個人認為這是一篇用辯證邏輯的方法反打經驗主義與實證科學的論點-----結論是,雞同鴨講,似是而非,都是詭辯!!

個人認為波普(Karl R. Popper)的論點可以說明這篇對話爭辯的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不同領域(1972年"客觀的知識--Objective Knowledge"):知識世界第一世界---屬於物理狀態的世界,屬於科學(Science)探討的範疇,是客觀的知識。第二世界指涉人的內心思維世界,包含人類知覺/思考/情緒/記憶/創造力等各種經驗在內,基本上是屬於社會科學的範疇,是主觀(subjective)的。而第三世界是人類文化上的產物,例如哲學/神學/思想家理論/藝術/文學等,屬於人文科學探討的範疇

三者之間,必須透過第二世界心智(mind)的互動與連結。依此分類,可以發現教授代表第一世界試圖用經驗論來說服學生神並不存在,但是卻被代表第三世界信仰神的學生用反證方法,說明科學也無法觀察進化過程與每個人大腦的方式來解釋"沒看到並不代表不存在"!!       

學生勇氣可嘉,但是風格很像我學生時代辯論常用的"詭辯"技巧  >,<  

 

 

clip_image001  

 

以下原文資料來源:Cory Jones

TAKE TIME TO READ. It's worth reading it. Trust me :)

Professor : You are a Christian, aren’t you, son ?

Student : Yes, sir.

Professor: So, you believe in GOD ?

Student : Absolutely, sir.

Professor : Is GOD good ?

Student : Sure.

Professor: Is GOD all powerful ?

Student : Yes.

Professor: My brother died of cancer even though he prayed to GOD to heal him. Most of us would attempt to help others who are ill. But GOD didn’t. How is this GOD good then? Hmm?

(Student was silent.)

Professor: You can’t answer, can you ? Let’s start again, young fella. Is GOD good?

Student : Yes.

Professor: Is satan good ?

Student : No.

Professor: Where does satan come from ?

Student : From … GOD …

Professor: That’s right. Tell me son, is there evil in this world?

Student : Yes.

Professor: Evil is everywhere, isn’t it ? And GOD did make everything. Correct?

Student : Yes.

Professor: So who created evil ?

(Student did not answer.)

Professor: Is there sickness? Immorality? Hatred? Ugliness? All these terrible things exist in the world, don’t they?

Student : Yes, sir.

Professor: So, who created them ?

(Student had no answer.)

Professor: Science says you have 5 Senses you use to identify and observe the world around you. Tell me, son, have you ever seen GOD?

Student : No, sir.

Professor: Tell us if you have ever heard your GOD?

Student : No , sir.

Professor: Have you ever felt your GOD, tasted your GOD, smelt your GOD? Have you ever had any sensory perception of GOD for that matter?

Student : No, sir. I’m afraid I haven’t.

Professor: Yet you still believe in Him?

Student : Yes.

Professor : According to Empirical, Testable, Demonstrable Protocol, Science says your GOD doesn’t exist. What do you say to that, son?

Student : Nothing. I only have my faith.

Professor: Yes, faith. And that is the problem Science has.

Student : Professor, is there such a thing as heat?

Professor: Yes.

Student : And is there such a thing as cold?

Professor: Yes.

Student : No, sir. There isn’t.

(The lecture theater became very quiet with this turn of events.)

Student : Sir, you can have lots of heat, even more heat, superheat, mega heat, white heat, a little heat or no heat. But we don’t have anything called cold. We can hit 458 degrees below zero which is no heat, but we can’t go any further after that.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cold. Cold is only a word we use to describe the absence of heat. We cannot measure cold. Heat is energy. Cold is not the opposite of heat, sir, just the absence of it.

(There was pin-drop silence in the lecture theater.)

Student : What about darkness, Professor? Is there such a thing as darkness?

Professor: Yes. What is night if there isn’t darkness?

Student : You’re wrong again, sir. Darkness is the absence of something. You can have low light, normal light, bright light, flashing light. But if you have no light constantly, you have nothing and its called darkness, isn’t it? In reality, darkness isn’t. If it is, well you would be able to make darkness darker, wouldn’t you?

Professor: So what is the point you are making, young man ?

Student : Sir, my point is your philosophical premise is flawed.

Professor: Flawed ? Can you explain how?

Student : Sir, you are working on the premise of duality. You argue there is life and then there is death, a good GOD and a bad GOD. You are viewing the concept of GOD as something finite, something we can measure. Sir, Science can’t even explain a thought. It uses electricity and magnetism, but has never seen, much less fully understood either one. To view death as the opposite of life is to be ignorant of the fact that death cannot exist as a substantive thing.

Death is not the opposite of life: just the absence of it. Now tell me, Professor, do you teach your students that they evolved from a monkey?

Professor: If you are referring to the natural evolutionary process, yes, of course, I do.

Student : Have you ever observed evolution with your own eyes, sir?

(The Professor shook his head with a smile, beginning to realize where the argument was going.)

Student : Since no one has ever observed the process of evolution at work and cannot even prove that this process is an on-going endeavor. Are you not teaching your opinion, sir? Are you not a scientist but a preacher?

(The class was in uproar.)

Student : Is there anyone in the class who has ever seen the Professor’s brain?

(The class broke out into laughter. )

Student : Is there anyone here who has ever heard the Professor’s brain, felt it, touched or smelt it? No one appears to have done so. So,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Rules of Empirical, Stable, Demonstrable Protocol, Science says that you have no brain, sir. With all due respect, sir, how do we then trust your lectures, sir?

(The room was silent. The Professor stared at the student, his face unfathomable.)

Professor: I guess you’ll have to take them on faith, son.

Student : That is it sir … Exactly ! The link between man & GOD is FAITH. That is all that keeps things alive and moving.

P.S.

I believe you have enjoyed the conversation. And if so, you’ll probably want your friends / colleagues to enjoy the same, won’t you?

Forward this to increase their knowledge … or FAITH.

By the way, that student was EINSTEIN.

 

阿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y Altus 2012

中東地區位處西方政治、文化交流衝擊以及貿易交通的要衝,自古以來成為謀求霸權地位的西方大國必爭之地。中東地區原本就存在著複雜的宗教、民族與領土之爭,在西方勢力的介入後更趨複雜,成為影響國際政治局勢的重要關鍵地區。當前伊朗核發展問題,在世界各國不同的戰略立場與伊朗本身擁有石油輸出以及咽制國際石油運輸航道-荷姆茲海峽的重要談判籌碼下,中東濃厚的火藥味卻又透露出異常詭譎的局勢。

 NUCLEAR1

伊朗核技術升級近在咫尺  危及中東安全平衡?

伊朗自1950年代先後投入大量資金發展核能計畫,自1980年伊朗與美國斷交後,伊朗的核能源開發計畫開始受到美國的質疑。美國一再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根據西方國家的情報顯示,目前伊朗已建立一個核電廠、六個核研究中心以及五個鈾處理設施,但目前暫時仍未獲得製造核子武器所需的濃縮鈾及鈽的技術。今(2012)年11,伊朗對外宣稱已經自行成功測試和生産出可以用於核子反應爐的燃料棒,以及能夠加速提煉濃縮鈾的離心機。事實上,伊朗自1960年代以來就積極發展核計畫,近來主動對外發佈於核電運用的研發成果,立場上主要仍宣示其核計畫的性質乃是追求「和平運用核能」並為人民服務的基本權力,因此不會停止鈾濃縮過程的研究為了打破依賴核武器的霸權主義,伊朗也不會放棄研發核武器,更願意與其他伊斯蘭國家分享技術。

對此,伊朗於1月宣布,鄰近科姆市(Qom)的福爾多(Fordow)燃料濃縮廠很快就會啟動,且有能力提煉純度20%,以及純度3.5%4%的濃縮鈾,為了證實此項消息,伊朗主動邀請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前往稽查國內核能設施,根據IAEA發言人杜德(Tudor)發表聲明表示[1]:「經證實伊朗獲得朝鮮和巴基斯坦提供技術協助,已開始於難以攻擊的福爾多山區地底新設施提煉純度上看20%的濃縮鈾」。除此之外,伊朗為了先發制人,對於西方可能的石油制裁行動做出反應,於去(2011)年12月開始一連串的海上及地面軍事演習,尤其於挑選每天有近400萬噸石油通過霍爾木茲海峽為期十天的海上軍事演習,更是具有展示伊朗國家立場以及其於國際公海威懾力的強烈意味[2]。由於濃縮鈾可以用來發電,也可以用來製造原子彈,伊朗對外展現逐步進逼的挑釁舉動,已經挑起美日等國家對於中東區域安全的敏感神經。

NUCLEAR2

 

                    美以就伊朗問題意見分歧  以色列擬先發制人 

   自1948年以色列建國以來,美以關係歷經多次不穩定與變動,1953年美國艾森豪總統上任在中東推行的「艾森豪主義」,企圖利用阿拉伯人的力量與前蘇聯抗衡,美國因此遏制了以色列的對外擴張政策,尤其是1956年蘇伊士運河戰爭期爆發,美蘇聯手逼迫英法和以色列與埃及簽訂停火協定,以色列必須退出西奈半島,自此美以關係大受影響[3]。1961年民主黨甘乃迪當選總統,親以勢力逐漸崛起,甘乃迪是第一位對以色列提出安全保證的總統,自此之後美以關係穩定發展,以色列逐漸形成美國在中東維持長期利益的重要戰略伙伴。但畢竟以色列周邊強敵環伺的安全顧慮一直存在,以色列屢屢在周邊戈蘭高地爭議、美國對中東其他國家軍售等議題產生矛盾與分歧,尤其在防止中東核武器以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發展與擴散上,以色列始終不受美國約束,但以色列堅持發展並擁有核武器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秘密,導致美國在要求中東國家加入《核不擴散條約》的立場上存在雙重標準,甚至以此為藉口出兵伊拉克,最終使得埃及等阿拉伯國家因以色列擁有核武而拒絕加入《核不擴散條約》[4]

與以色列與伊朗關係部分,在伊朗巴列維王朝時代,以色列與伊朗曾經相當友好,但自1979年1月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之後, 巴列維流亡國外,宗教領袖何梅尼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共和國。何梅尼把以色列看作西方殖民主義在中東的工具,反對以色列建國,不承認以色列的合法性。伊朗甚至號召伊斯蘭世界的穆斯林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消滅以色列政權,自此兩國關係徹底破裂。

兩伊戰爭後,伊朗重新啟動巴列維時期的核計畫,為迫使伊朗放棄核計畫,以色列以影響國家安全為由強烈反對,並力促美國、歐盟等國家向伊朗施壓,此次伊朗對外公佈核能技術的突破,自然讓以色列腹背受敵,兩國之間敵對亦進一步加深。

為此,美以高層官員近期密切互訪,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會晤多名到訪美方高層官員和國會議員,包括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丁•登蒲賽,以及白宮國家安全顧問等人,由於美國國內對於是否對伊朗動武仍缺乏共識,復考量國內總統大選在即,普遍認為美國應不希望剛從伊拉克的泥沼中抽身,卻又要重新投入對伊朗的戰爭。因此美國白宮發言人於3月初表明美方立場:美方打算繼續借助外交和制裁迫使伊方放棄核計畫。但以色列對於美方對於動武議題拒絕承諾的態度趕到不安,因為此舉將使制裁效果有限,可能導致伊朗發展核武問題將無底線的延燒下去。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預劃於本(3)月5日訪問美國並會晤歐巴馬總統,以色列媒體《國土報》提到,此行伊朗核計劃將是重要討論議題,預計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將要求美方明確表達對伊朗動武問題「底線何在」,美國因擔心以色列先發制人,逕自對伊朗核子設施空襲,因而積極溝通,希望繼續觀察國際制裁效果。而以色列則保留對伊動武選項,不打算預先告知美方何時會對伊朗空襲「核武設施」,作為逼迫美國對伊朗施加更多壓力並做出承諾的手段[5]

 

NUCLEAR3

多重戰略制衡選項--歐洲及日本支持對伊朗經濟制裁

石油是目前多數國家仰賴最重要的經濟資源,而伊朗是石油輸出國組織中的第二大產油國,目前每日產油350萬桶,出口230萬桶左右,其中多數向亞洲國家出口,其中中國是目前伊朗石油的最大進口國,日本是第二名,歐盟國家亦佔有約20%的出口。由於伊朗是美國前總統布什所定義的「邪惡軸心」國家,美國迄今採取了除戰爭之外的所有可能手段,包括通過聯合國對伊朗施加壓力(聯合國自2006年以來已對伊朗實施4輪制裁),以及今(2012)年2月下令凍結伊朗政府和包括伊朗中央銀行在內的所有金融機構在美國境內的所有資產。而世界各國在美國登高一呼後,亦採用傳統經濟制裁手段來解決伊朗核問題,歐盟及日本首先通過禁運制裁,歐盟於1月以伊朗發展頗具爭議的核計畫為由,決議71起不再從伊朗進口石油,而日本亦宣布減少對伊朗石油進口[6]。伊朗亦不干示弱,伊朗石油部於2月表示,已經停售石油給英國和法國企業,以報復歐盟7月將生效的禁運制裁[7],亦揚言可能封鎖國際石油運輸航道荷姆茲海峽作為還擊[8]。由於石油收入佔伊朗外匯85%以上,美歐對伊朗的石油禁運讓伊朗石油幾乎變成不良資產,加上阻絕伊朗與國際間銀行的金融往來管制措施,勢必對伊朗的經濟產生一定程度的衝擊。但這種影響和壓力也是有限的,伊朗可以用相對低廉的價格向中國、印度、俄羅斯以及國際社會其他國家輸出石油,而國際原油因恐慌戰爭的心裡因素而價格揚升,伊朗的石油產業未必會受到嚴重衝擊。

就在伊朗與其他國家關係劍拔怒張之際,伊朗外長薩利希(Ali Akbar Salehi)219主動對外釋出緩和局勢的訊息,表示伊朗將抱著積極的態度重啟與英、美、法、俄、中、德等六國的會談,在堅持其擁有和平運用核能的權力下,希望達成雙贏的局面[9]。持平而論,當前世界剛遭逢金融風暴衝擊,歐債問題懸而未解,油價的走高對全球景氣復甦無宜是雪上加霜。國際組織預測,如果波灣戰火再起,歐盟正式停止從伊朗進口  原油,全球油價將上漲30%,原油價格可能飆升到每桶150美元至160美元。國際分析人士亦認為,制裁伊朗石油出口事與願違,由此引發的油價上漲不但讓伊朗從中受益,還會傷及全球經濟。NUCLEAR4

    國際間針對制裁伊朗核武的問題,由於美國目前國內政治局勢未明,不願對動武做出承諾。歐盟國家在制裁伊朗的立場上有所歧異。而中國及俄羅斯兩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更反對對伊朗動武,主張重啟談判對話機制來解決爭端。加上長袖善舞的伊朗擁有大量石油輸出以及咽制國際石油運輸航道-荷姆茲海峽的重要經濟戰略武器,歐盟和美國等西方國家為了避免戰爭造成的嚴重後果,目前持續透過國際談判與對話機制來解除爭端,似乎是對雙方最有利的選項


[1] 中央通訊社:IAEA證實 伊朗啟動鈾濃縮。網址http://tw.news.yahoo.com/iaea%E8%AD%89%E5%AF%A6-%E4%BC%8A%E6%9C%97%E5%95%9F%E5%8B%95%E9%88%BE%E6%BF%83%E7%B8%AE-011718361.html。瀏覽時間:2012/3/3

[2] 由於荷姆茲海峽位於阿拉伯半島和伊朗南部之間,是波斯灣進入印度洋的必經之地,素有海灣的咽喉之稱。世界上近40%的石油以及數量可觀的天然氣由此輸往全球各地,是波斯灣石油通往西歐、美國、日本的唯一海上通道。每天有400萬噸石油通過這里運往世界各地,對全球石油供應具有戰略影響,此舉亦導致國際原油價格應聲上漲。鉅亨網新聞:伊朗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 重磅裝備劍指石油制裁。網址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11225/KE11I20IASM0U.shtml?c=headline_sitehead2011/12/25。瀏覽時間:2012/3/3

[3] 李傳建等編著(2006),以色列與美國關係研究-以色列對外政策中的美國因素,頁101。北京:時事出版社。

[4] 同前註,頁104-109

[5] 中共人民網:伊朗核問題博奕虛虛實實。網址:http://world.people.com.cn/GB/157278/17237463.html2012/2/28。瀏覽時間:2012/3/2

[6] 新唐人亞太電視台:日本挺美制裁伊朗 日減伊朗原油進口。網址:http://ap.ntdtv.com/b5/20120113/video/85863.html2012/1/13。瀏覽時間:2012/3/3

[7] 聯合新聞網:伊朗石油停售英法 歐盟國家剉著等。網址http://udn.com/NEWS/WORLD/WOR2/6911285.shtml2012/2/20。瀏覽時間:2012/3/3

[8] 新唐人亞太電視台:日本挺美制裁伊朗 日減伊朗原油進口。網址:http://ap.ntdtv.com/b5/20120113/video/85863.html2012/1/13。瀏覽時間:2012/3/3

[9] 星島日報:伊朗核問題六方會談重啟。網址:http://hk.news.yahoo.com/%E4%BC%8A%E6%9C%97%E6%A0%B8%E5%95%8F%E9%A1%8C%E5%85%AD%E6%96%B9%E6%9C%83%E8%AB%87%E6%88%96%E9%87%8D%E5%95%9F-005500327.html2012/2/19。瀏覽時間:2012/3/4

阿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y Altus 2012

無孔不入的韓式文化輸出:經過詳細計算的娛樂,分毫不差的性感,量產的青春肉體--這就是韓國少女團//////有種商品你完全無法抵擋,那就是韓國經過軍事化訓練的藝人(一種無遠弗屆的文化軟實力)---閱兵式的抬腿..幾乎雙胞胎的面孔與一致的動作.....。

6ab093ced0b96e88832c75731195df27

韓國藝人商品輸出有多強?韓國女子團體不僅席捲亞洲,美國Billboard也設韓榜,九頭身的少女時代有一致的舞蹈,每個人褲長與鞋跟粗細都有規定,務求外觀一致,歌詞重複率也有規律(洗腦準則)。最近崛起的MissA強調的是地板大腿動作,After School是短裙女子樂儀隊,橙子焦糖是Cosplay遊戲,f(x)是男女通殺的潮系加中性女裝扮,Rainbow則是秀美腰。韓國演藝娛樂產業就像現代化工場一般大量出產韓式芭比公仔,青春果然可以量產。145430651

我不是韓迷,雖然我也有高度警覺,但是我也無法抵禦這股美少女肉體的青春魅力.............心甘情願臣服於其石柳裙下!145430647  

阿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辣椒龍舌蘭酒與熱情居民交織的美麗記憶--

墨西哥 

                                                                           By Altus 2012

  

DSC_9802.JPG  

猶疑與不安

  為何選擇墨西哥旅行?有沒有其他替代地點或方案?由於恰巧行前看到一則「墨西哥殺人狂毒梟落網」的新聞,頓時因為對於當地旅行安全的考量大過於對於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因此一直到上飛機前,這句話是旅途行前我一在問自己這個問題!但是墨西哥有沙漠,有叢林,有高山,有棕櫚樹圍繞的美麗沙灘,有純厚的風俗民情,也有殺人無數的毒梟.....正如想像,一趟墨西哥旅行,也是一趟冒險與驚奇之旅!我熱愛未知的一切,這股衝動仍讓我決定背起行囊,單憑一本寂寞地球(Lonely Planet)的旅遊手冊,以及以往對於墨西哥拼湊的資訊,毅然決然鼓起勇氣,隻身前往這個彷彿神話一般的南美洲國家。

 

微笑的城市

位處南美洲的墨西哥有3000年的悠久歷史,這個人口超過一億的文明古國與美國南部國土接壤,國土橫跨溫帶與熱帶地區,最高海拔5,000公尺,有一萬多公里長的海岸線,中部有1900萬人的大城市,還有無數的古文明遺址分散全國各地,像是奧爾梅克文明(Olmecs),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特奧蒂瓦坎金字塔文明(Teotihuacan),以及古典瑪雅文明(Maya托爾特克文明阿茲特克文明(Aztec等等。我的行程是規劃由墨西哥城(Mexico City)開始,一路往東邊的大城瓦哈卡(Oaxca、帕倫克Palenque)、梅里達(Merida遊歷,最後再拜訪東部著名的海濱度假勝地坎昆Cancun)以及穆赫雷斯島(Isla Mujeres)。一切的想像在腦海中成形後,接下來就是用行動去實現夢的旅程。

要在一個城市生活,首先必須解決飲食、住宿與交通問題,行前早已透過TripAdvisorBooking.com等背包客旅行網站,依行程訂好前幾天的青年旅社(Hostel),惱人的住宿問題解決後,交通與飲食就視當地狀況隨機應變。一下飛機,一陣乾燥而涼爽的空氣迎面撲來,時值夏天的墨西哥城雖然與台灣緯度相近,但是由於墨西哥城海拔高度超過2,000公尺,因此氣候四季如春,這裡是感受不到炎熱的,這是初次見面的一個好的印象,確定往後的心情可以是涼爽愉悅的。旅途拜訪的第一個城市-墨西哥城,這是一個新舊交集、充滿新潮建築與歷史古蹟的偉大城市,多數居民都是熱情而好客的,或許已經習慣了國際觀光客的造訪,雖然我不太會說西班牙語,但是微笑卻是最好的溝通語言。

DSC_1300.JPG       

◆位於墨西哥著名度假勝地坎昆東北方的穆赫雷斯島(Isla Mujeres)島上的美麗沙灘。

DSC_1125.JPG    

◆作者於墨西哥度假勝地坎昆(Cancun)純白沙灘上,以海藻鋪成「台灣,你好」(Hola, Taiwan)的字樣,吸引當地小朋友圍觀。

DSC_0949.JPG    

◆位於中部大城瓦哈卡(Oaxaca)市政中心廣場前,充滿殖民色彩的建築大樓。

DSC_0091.JPG    

◆參與宗教活動盛裝出席的墨西哥當地居民。

 

千年古蹟可能就在你腳下

多數人拜訪墨西哥都是嚮往其悠久的歷史與豐富的文化傳統,如同旅遊書上的描述,墨西哥人喜歡娛樂、音樂以及盛大節日,但多數時候卻是極為嚴肅與勤奮的工作,我去拜訪的幾個大都市的街道因為人口湧入而擁擠雜亂,在城市邊緣地區,則是灰土色的泥土建築充斥在丘陵高地的陡坡上,無法想像的是,這些建築物下面,許多地區地下都有千年歷史的古蹟遺址。

話說擁有數千年歷史的墨西哥人歷經如古典馬雅等不同族群部落的帝國統治,延續到龐大的阿茲特克(Aztec)帝國後,卻在1492年西班牙人入侵時,擁有3000年古文明的帝國短短兩年間就瓦解(猶如電影"阿茲卡獵逃"劇情一般),西班牙侵略者無所不用其極的剝削其資源,不但消滅原住民既有宗教,推行西班牙語,並且摧毀一切金字塔與神廟建築,最極至的作法就是在當地既有神廟建築地基上填平後加蓋其天主教教堂,位於墨西哥總統府旁的大神廟(Templo Mayor)及首都大教堂(Catedral Metropolitana)就是最好例證。

另外,去墨西哥的旅行者千篇一律會去拜訪的景點:距離墨西哥市只有40分鐘車程的"特奧蒂瓦坎(Teotihuacan"的日月神廟也是必遊之處。特奧蒂瓦坎(Teotihuacan)是墨西哥境內最大的古城,最早的建築約在西元150年就開始建,至今有超過1500年歷史,大體上是由一條亡者大道(Calzada de los Muertos)所劃分出來的一座規劃完整的古城,尤其"日月"兩座金字塔"更古代是阿茲特克人用活人獻祭天神的地方,緩步登上排名世界第三、高度有七十多公尺高的陡峭太陽金字塔(Paramide Del Sol),除了對於阿茲特克人的工藝技術感到驚奇外,更深深感受到天地之大,人類何其渺小!

 DSC_9656.JPG    

墨西哥近90%的人民信奉先主教,是世界第二大天主教國家,此座位於首都Zocalo地區的首都大教堂(Catedral Metropolitana)係為聖母瑪麗亞修建,動工於1573年,圖為首都大教堂內部富麗堂皇的裝飾。

DSC_9993.JPG    

橫跨不同時期,兼具各種建築風格的首都大教堂外觀。 

 DSC_9758.JPG    

◆在被西班牙人摧毀前,泰諾克提蘭聖區(Teocalli of Tenochtitlan)佔據著大教堂及其東北邊的街區,直到1978年被發現重達八頓的阿茲特克女神石像後,當局才決定打掉遺址上方的殖民式建築,開始長達30年的遺跡挖掘,亦即為大神廟Templo Mayor

DSC_9765.JPG    

◆圖片上方為首都大教堂,右上方空地則目前仍持續挖掘中的大神廟遺址。

DSC_9673.JPG  

◆位於墨西哥總統府內部由畫家里維拉(Diego Rivera)所創作的壁畫,栩栩如生的描繪了自阿茲特克蛇羽神(Quetzalcoatl)到來至西班牙人征服後的原住民生活面貌,也是墨西哥原住民被奴役的血淚見證史。

DSC_9699.JPG    

◆墨西哥總統府內部由畫家里維拉(Diego Rivera)所創作的壁畫,也是墨西哥原住民被奴役的血淚見證史。

DSC_0185.JPG     

◆位於墨西哥城東北方50公里的"特奧蒂瓦坎(Teotihuacan"的日月神廟建於約西元100年,約於西元8世紀隨著當時帝國的衰亡而沒落。圖為一位外籍遊客立足於月亮金字塔上遠望太陽金字塔的景象。

DSC_0191.JPG    

特奧蒂瓦坎(Teotihuacan)大體上沿著南北向的亡者大道(Calzada de los Muertos)規劃,除了兩座巨大的日月金字塔外,當時亦形成一座功能齊全而規劃完整的城市。圖為由陡峭的月亮金字塔上鳥瞰亡者大道與左前方的太陽金字塔。

DSC_0230.JPG  

◆作者費勁力氣才登上248階的太陽金字塔後,回頭顧望幾小時前才登頂的月亮金字塔。

 

辣椒龍舌蘭酒與美麗的記憶

此次旅程我造訪了許多不同的城市,發現墨西哥不同的城市建築風貌,卻有類似的人文風貌:勤奮樂天知命與重視傳統。墨西哥人的家庭觀念很牢固,不論貧窮與否,平時即使沒有辦法生活在一起,但是假日一定會盡可能團聚或出遊,在美國的墨西哥人(不論合法或非法)也會努力將賺來的錢寄回家。我欣賞他們的樂天知命,我沈迷於這裡的歷史古蹟,我熱愛他們的美食(如超辣的辣椒、玉米餅及龍舌蘭酒)。在這個國家旅行,必須時時注意自己安危,卻又難以忘情於周遭美景與豐富的人文風貌,就是這樣,墨西哥印象是一個不斷而衝突而複雜的情緒衝擊。數十天的行腳時間有限,我只能用照片將內心悸動與回憶具象化,我愛旅行,我愛,墨西哥!

DSC_9720.JPG   

由於墨西哥幅員遼闊,因此美食區間差異極大,例如牛肉麵粉與海鮮是大北部地區的主食,而墨西哥城居民則習慣以玉米卷(Tacos)為主食。不論如何,各種新鮮的辣椒與豆類是都會出現的調味料(他們的辣椒真的超辣)!

DSC_9820.JPG  

◆美味的烤玉米(esquites)傳統小吃,習慣淋上檸檬汁與辣椒粉。

DSC_9717.JPG    

墨西哥城攤販所販賣的一種玉米卷,價格約4比索(Peso),約折合台幣12元。

DSC_0005.JPG  

◆充滿各式辣椒的餐點上,連喜歡吃辣的筆者都大呼吃不消。

DSC_0152.JPG  

◆墨西哥中部以龍舌蘭 (Agave) 植物為原料,利用其果實經蒸煮醣化後放入桶中發酵,酒精濃度為40%的當地名產--龍舌蘭酒(Tequlia)。

 DSC_0019.JPG     

◆熱情的墨西哥人—圖為青年旅社(Hostal)的一位當地工作人員,每天早上他都會親自煮早餐,並熱情問候每一位投宿的旅人。

DSC_1109.JPG  

◆位於海濱度假勝地坎昆(Cancun)純白海灘上,恣意玩樂、逐波嬉戲的當地小孩。

DSC_0993.JPG    

◆墨西哥瓦哈卡(Oaxaca)當地原住民著傳統服飾準備參加慶典的表演。

DSC_1051.JPG    

◆圖為位於海濱度假勝地坎昆(Cancun)一家青年旅社內,由各國語言撰寫「感謝」的巨幅歡迎海報,令人驕傲的是:作者在上面發現了用繁體中文寫的「感謝」字樣!

DSC_0712.JPG  

◆全球化的見證?圖為作者在行至瓦哈卡(Oaxaca)時,於青年旅社內跟各國友人借的各種不同語言版本的墨西哥旅遊導覽,其中尤其以寂寞星球(Lonely Planet)最為暢銷,因為最奇妙的是:我們都是依循這本「旅遊聖經」按圖索驥,最後才會在同一家青年旅社相遇!

DSC_0899.JPG  

◆一位來自加拿大、貌似電影《X戰警》主角金剛狼休-傑克曼(Hugh Jackman)的背包客與作者合影。

 

 

 

 

 

 

阿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德班(Durban)新協議,全球抗暖化的新契機?

                                                                By Altus 2012

 

                        南非德班(Durban新協議,全球抗暖化的新契機?

  去(20111211日在南非港口城市德(Durban)舉行的聯合國氣候框架公約大會,參加此會議的194個國家代表經過漫長的馬拉松式談判,在原定閉幕期過後,在最後一刻終於達成了重要協議,一致同意在今(2012年《京都議定書》第一階段屆期之後,於2013年開始為期5年將持續近入第二承諾階段。

  由於1997年於日本京都簽署的《京都議定書》是目前唯一全球針對碳排放目標管制的國際條約,鑑於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將於2012年屆滿,因此氣候大會重點在於先行擬定新的進程目標,與會近200個國家此次辯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歐盟的建議--力促發達國家和中國、印度等經濟迅速發展的國家都接受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指標。

然而令人憂心的是--審視此次協議內容,諸多關鍵問題包括「如何避免碳排放量加速增加」、「如何改善候異常現象」等仍付諸闕如,復因各國當前經濟局勢疲弱不振,以及考量本身利益之下,此次會議就可以嗅出一絲不尋常的氣氛--世界多國企圖以其他手段擱置(shelve)氣候變遷協議。例如包括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日本、中國及印度等就以經濟狀況與保護國內產業為由有意試圖拖延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新協議。這些現象讓人不禁質疑,此次南非德班(Durban)達成的新協議,到底是對抗全球抗暖化的新契機?還是預告美麗幻想將提前破滅的喪鐘?

 

各國政治盤算:國家利益至上

依據全球生態政治學的觀點,生態環境對於民族國家的麻煩,不僅直接展現於異常的極端氣候帶來的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更體現在對於至高無上的國家主權之約束與制衡,也由於涉及國家主權,進而也會影響國家其原有的統治能力。不可否認,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逐漸凝聚全世界國家的道德層次意識,促成《京都議定書》的簽訂,但也不難理解,生態環境議題在實踐層次上,卻變成各國主權與政治權力競爭的場域

早在2001年,當時身為全世界第二大人為碳(man-made carbon)排放國的美國國會拒絕核准(ratify)京都議定書的內容就可以發現端倪,過去美國不願簽署公約,就是認為減量責任不應只由工業國承擔。但開發中國家則認為如今氣候之所以暖化,是工業國過去200年種下的禍害,基於公平正義,工業國理應負起較大減量責任。

美國獨霸世界舞台半世紀,美國式的生活形態成為許多發展中國家夢寐以求的目標,但美國夢的背後卻是龐大的能源消費,美國人均年排碳量將近20噸,是世界人均排放量的8倍。因此,不僅2001年美國前總統布希拒絕簽署京都議定書,不願被納入世界排碳管制範圍內,就連美國被視為有史以來最重視環保的歐巴馬總統原先可望從今(2012)年開始積極推動的「碳交易計畫」,預計在之後的五年間,能夠為美國創造6千多億美金市場,也在共和黨贏得國會後,擔心被國會否決,而暫時不再提及此案。

也因此,當美國在指控中國必須為排碳負起責任時,中國忿忿不平地反控,溫室效應是過去百年來,地球為發展國家所付出的沈重代價,碳管制只是大國為了壓抑中國崛起的霸權工具。因此中國抓緊《京都議定書》中「共同但有差別責任」的重要概念,來表明自己將全力降低碳排放,然而世界也應該給予中國更多支持,讓中國得以產業升級。除此之外,印度、日本等其他大國亦各自有盤算,最終也印證生態環境議題的《京都議定書》在實踐層次上,早已變成各國主權與政治權力競爭的場域,也是提倡國際社會地球村的道德與組織力量之共同概念,來取代民族國家主導地位的一個挫敗

 

       加拿大退出協議,恐引發羊群效應(Herding Effect

就在南非德班(Durban)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剛剛就《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問題取得重要進展之際,加拿大環境部長肯特(Peter Kent)在新聞發佈會上宣佈,正式退出《京都議定書》。加拿大的決定使其成為在南非德班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閉幕後第一個退出《京都議定書》的國家,也是繼美國之後第二個簽署但後又退出《京都議定書》的國家。然而,日本與俄羅斯雖然都留在議定書框架內,也已宣佈不參加議定書第二承諾期。

加拿大於聲明中提到,加拿大排碳僅佔全球「百分之二」,但京都議定書卻不包含全世界最大兩個碳排放大國中國與美國。並批評加國前朝自由黨(Liberal)政府在1997年所簽署的《京都議定書》是最大的錯誤(Blunder),因為當初的不積極作為,導致加國若是不能達成議定書中在2012年第一階段屆滿前,必須減少1990年基礎降低6%的標準,屆時必須付出高達逾140億美金的鉅額罰款,若是要達成目標,除了把現有加國街道所有汽車飛機等交通工具移除外(這等同於經濟全面停擺),因此只好尋求另一解決之道:援用其法律權利,正式退出《京都議定書》。

看似冠冕堂皇的言詞,事實上卻是逃避國際減碳責任的遁詞,加拿大雖是191個確認《京都議定書》的國家之一,但執行態度消極。保守黨政府2006年上台後更以損害國家經濟和能源政策為由,為免影響國內油砂業發展蓬勃,現任總理哈珀領導的保守黨政府對條約持消極態度,並揚言不會履行議定書承諾。據2010年最新數據,加拿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比1990年水平增長逾35%。此跡象顯示世界大國在國內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護兩個議題的政策場欲競逐上,關係著選票與政權執政的民生經濟議題通常取得優勢,這也難怪在《京都議定書》第一階段即將於2012年屆期之時,加拿大會以避免違約罰款的理由率先退出,而此舉雖然受到法國、中國等國家的抨擊,但在國際更怕會引起羊群效應(Herding Effect)的產生意即有其他類似問題的國家亦會進一步思索學習加拿大,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的可能性,此舉不僅是全球減碳共識的一大挫敗,更可能導致連鎖效應,由於排碳大國的紛紛退出,將使國際間近十年的實質努力付之一炬。

 

理想與現實:各國對抗暖化因應之道

地球暖化引發氣候劇烈變遷的例證,大致上已經沒有太多爭議,世界各國對於全球暖化的問題或許有所共識。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於「2011碳排放交易市場現況與趨勢(State and Trends of Carbon Market 2011)」報告顯示,《京都議定書》附件一所列的國家中,例如歐盟自20103月發布「EUROPE 2020策略」,決定自2012年起將進出歐洲的飛機納入歐盟碳排放交易機制(EUETS)。美國於20096月通過「潔淨能源安全法案(American Clean Energy and Security Act)」,訂定2020年溫室氣體較2005年減排17%的目標,雖然2001年時京都議定書未獲國會批准,但目前部分州政府(如加州)、民間機構(如芝加哥交易所)已著手建置相關機制。日本於20103月提出「對抗全球暖化基本法草案(Basic Act on Global Warming Countermeasures)」,擬引進總量管制及排放交易制度,惟遭產業界強烈反對,致草案尚未立法通過。

《京都議定書》非附件一的國家裡,中國大陸則是於20113月公布「十二五」規劃,預計將於2015年引進碳排放交易系統。南韓於2010年通過「低碳綠色成長基本法(Framework Act on Low Carbon, Green Growth)」,授權行政單位推動總量管制及排放交易系統,並計劃自2015年起推動相關制度。巴西於200912月通過「國家氣候變遷法(National Climate Change Policy)」,已規劃建置碳排放交易市場…。

惟理想與現實總是有一段距離,不可否認,減碳的目標涉及了複雜的商業利益,更涉及國家的經濟發展與競爭,這是極為複雜的,因為減少碳排放意味著必須消減龐大的能源消費,尤其環保與減碳在經濟疲弱不振的美國成為零合(Zero-Game)政爭。而印度不願發展受人牽制,拒絕加入減碳義務;而俄羅斯民眾對於地球暖化則似乎樂觀其成,因為永凍土有機會變成田莊。雖然世界各國多能「肯認」地球暖化會引發氣候劇烈變遷,但聯合國環境計畫的「填補溫室氣體減排落差」報告指出,即使所有國家都嚴格執行其在2020年前設定的減排目標,屆時全球加總的碳排放量還是會超過聯合國訂出的2C目標。更何況目前排碳大國雖有立法美意(姑且不論通過與否),但缺乏具體積極推動總量管制相關制度下,縱然多數小國積極參與及投入,可預料的是,未來的成效恐仍有限。

我國溫室氣體排放量雖僅占世界1%,亦非聯合國氣候變遷締約國,但國際社會絕不會讓我們置身事外,尤其是台灣是高度依賴能源進口的國家,在能源消耗與減少碳排放之間勢必要透過「提昇能源使用效率」、「使用低碳替代能源」與「發展永續、環保的產業政策」等方式來善盡國際社會減碳的一分心力。

  DSC_0446.JPG DSC_0519.JPG DSC_0527.JPG DSC_0597.JPG DSC_0676.JPG DSC_0682.JPG  DSC_0509.JPG

 

 

 

 

阿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